现代产业拓宽就业之路

日期:2012-11-03 点击次数:2469 来源:河南日报

何平感言

 

  “瓜蒜之乡”的中牟曾因“农”而名,正因“产”而兴。

 

  作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和郑州新区“三区”叠加之地,中牟县抢抓机遇,统筹规划,汽车、时尚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三驾马车”协力驰骋、飞跃农门,奏响了一曲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这种不懈探索,不仅拓宽了就业之路,更为郑汴一体化发展编织了牢固的“产业之链”,充分彰显了传统农业县不甘落后的创业激情,体现了现代都市县示范带动的责任担当。

 

  产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本、富民之要。因地制宜,推动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做大做强、多轮驱动,就能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杨福平

 

  中牟,西靠郑州,东接开封,拥有全省无可比拟的好区位,容易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越感;同时,因“农”味太浓,作为瓜蒜之乡、农业大县,又有一种被大城市边缘化的失落感,工业化、城镇化一直发力不足,是名副其实的都市农业县。

 

  2011年,中牟农业在三产结构中占比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更高出郑州1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更低于郑州28个百分点。

 

  产业薄则民贫,城镇差则县弱。中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长期在郑州六县(市)中排名最后,在其他五县纷纷撤县改市后,至今仍为县制。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确保耕地红线的“高压线”堵死了“上工业项目促工业化,扩大城市提高城镇化率”的传统发展之路。

 

  鸡蛋,从外面破壳,只是食品;但从里面破壳,就是生命,可以生生不息。中牟干部切实感受到:只有领导方式转变才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不掏农民腰包、不挖农村耕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了“鸡蛋从里面破壳”。

 

  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拉动就业,产业让从事农业的农民转变身份,从根本上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

 

  为此,我们把全县428个行政村整合为83个新型社区,置换出的土地用于发展产业,让农民就近就业,变“土饭碗”为“金饭碗”。

 

  以此为动力,我们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和郑州新区“三区”叠加发展的优势,集中打造“三大主导产业”。

 

  打造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让农民进厂就业。汽车工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工业就成为中牟的主导产业。依托这一优势,如今,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的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已发展成为省级产业聚集区。依托郑州日产、海马商务、红宇集团3家整车生产企业,2011年,园区生产整车14.7万台,销售收入突破16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万多人。

 

  去年以来,随着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投资47亿元的宇通重工和宇通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郑州博源机械液压油缸与混凝土罐车、汽车水泵等50多个项目的入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就业岗位批量推出。

 

  针对郑州市区内汽车市场外迁,我们抢抓机遇,正在高标准规划50平方公里的汽车服务博览园,构建高端4S店、二手车交易、汽车博物馆、汽车金融、汽车养护、汽车主题公园等汽车贸易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中牟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原汽车名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打造千万人次的时尚文化旅游产业,让农民转型就业。旅游富民,文化兴县。中牟地处郑汴之间,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当其时。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一期“方特欢乐世界”今年6月建成开业,成为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高科技主体公园、中国版的“迪士尼”,并与隔路相对的绿博园形成郑州东部新的旅游中心,极大提升了中牟旅游的产业水平。如今,“游绿博、玩方特”正成为一张新的旅游名片,而越来越多的农民正成为新的时尚文化旅游产业“工人”。

 

  产业发展,使当地群众得到了实惠。在华强一期项目首批招录的1200名员工中有880多人是中牟籍。良好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支持三产发展、主动转型的极大热情。以华强科技文化基地为龙头,今后3-5年,我们还将建设红色旅游文化教育基地、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宗教文化博览基地等大型主题园区,总投资约240亿元,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使年来此旅游人数达到千万人次。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等22所大专院校入驻现代职教园区,投资120亿元的环球美食城等一大批项目不断聚集,高端文化产业方兴未艾。雁鸣湖7000亩水面生态恢复改造工程即将完成,32平方公里的雁鸣湖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将成为中牟旅游产业链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农民就业门路更为广阔。

 

  打造国家级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让农民就地就业。都市农业是最好的第三产业,用做旅游公园的理念做强农业,使一产变出三产。充分发挥92万亩耕地、60万亩林地、5万亩鱼塘水面、16万亩黄河湿地的资源优势,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打造“两区一城一滩五大产业”。

 

  “两区”,即县北部180平方公里的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县南部45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一城”,即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一滩”,即黄河滩区生态再造、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五大产业”,即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产业。

 

  目前,布局在姚家镇和雁鸣湖镇的两个5平方公里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全面启动,园区道路、农业观光项目、湖面扩展美化、景观河道提升加快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南部弘亿国际农业高新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总投资90亿元的万邦国际物流城一期蔬菜水果交易区投入使用,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沿黄三镇380多座黏土砖瓦窑厂全部拆除,置换建设用地1.6万亩,生态再造、产业转型工程拉开序幕。2012年,中牟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3-5年后,中牟都市农业不仅将成为郑州等市的“菜篮子”、“花篮子”和“粮袋子”,更能为近7万户家庭每户至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成为农民创业的大乐园。

 

  “三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酵,使各类产业园、创业园应运而生,农民承包土地的流转和产业升级呈现良好态势,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在本县本乡本村就业。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全县8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利益连心、真金白银的拆迁政策、补偿政策、安置政策、自建房奖补政策、公益设施配置政策、就业保障政策,让广大农民都能逐渐住进“五通七有两集中”的新家园,实现“瓜蒜之乡”由农业文明向都市文明的转型。

 

  就业才是硬道理,产业就是“金饭碗”。产业夯实新型城镇化之基,增强经济硬实力。今年以来,中牟县平均每月2.2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充分表明:务实重干的中牟人,正在现代产业拓宽的就业之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系郑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共中牟县委书记 编辑 龚砚庆

版权所有: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 拒绝翻版 盗版必究

联系邮箱:zzhw0371@163.com 邮编:450007

豫ICP备17027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