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意的新型农村社区

日期:2012-10-18 点击次数:1364 来源:河南日报

何平感言

 

  从新村建设到新型农村社区,既有量的积累,更是质变过程。归根到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过程。

 

  新乡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转变,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持续率先,在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可学,取得的业绩可赞。

 

  新型农村社区是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困难,破解难题需要勇气。我们坚信,随着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两不三新”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刘继红

 

  地处豫北平原的新乡县,历来以先进典型群体闻名全国,因在全省率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而引人注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劳模史来贺带领下,刘庄村建起了第一代二层楼房。随后的京华村农民公寓、龙泉村新村楼房拔地而起,实现了农民群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然而,更多的农民看着自己破旧的住房和道路泥泞的村庄,心里盘算着何时才能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楼房。

 

  梦想不能当饭吃。刘庄村、京华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盖新房可以无偿分配;龙泉村也是集体、农户各出一半,道路、水电配套一应俱全。那些实力薄弱的乡村怎么办?靠谁办?群众翘首以盼。

 

  民之所愿,政之所务。新乡县开始了两次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积极探索。

 

  第一次探索,源始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们慎重选择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古固寨镇作试点,由此走上从农村到社区、变农民为居民的先行变革之路。

 

  走好这一条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引导和帮扶。建设之初,政府投资1000万元修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每户补助10吨水泥、协调5万元无息贷款,通过优惠政策强力引导农民到新区建房。然而,更难的问题在于群众的思想工作。党员干部不仅带头报名,还要挨家挨户做工作,扳着手指头算账,磨破嘴皮子讲理,历尽艰辛,100套农民新居先后落成。

 

  试点迅速在全县产生连锁反应。一时间,30多个村纷纷效仿尝试,掀起了建设的新高潮。新房宽敞舒适、造型别致新颖,对比老村晴天怕晒、雨天怕漏的土坯草房,老百姓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然而,有新家业无新产业的困扰日益显现。生产方式仍旧,走不出一亩三分地,犁耧锄耙、春种秋收;生活方式依旧,仍然围着院里的土锅台,单门独户,炊烟弥漫。

 

  农民能全部涌入城市吗?如何把城市良好的公共资源向农村覆盖,让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在农村生根开花?怎样满足群众愿望,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怎样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离乡务工变家门口就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期盼。

 

  省九次党代会如春风化雨,指引方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为破解“三农”难题带来了新希望。在总结新村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果断抓住机遇,迅即全面推开,实施第二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转变。

 

  探索新路,首在转变观念,因为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走好这条路,首要的是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打破地域、区位、体制下的“小圈圈”,建设融合、共享、互利的新格局,实现农村的长远发展,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

 

  总体谋划更需科学规划。我们将全县178个行政村整合为54个中心社区,围绕产业和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联动,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学校、医院、超市、餐饮汇集社区;道路、广场、绿地、健身娱乐设施配置到位。

 

  建好硬件更需优化软件。社区党组织、管委会、警务室、自治服务组织等一应俱全,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管理制度化、运行科学化。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让入驻社区的农民由衷赞叹:如今我们喝着自来水,用上天然气,出门坐公交,回家能上网,享受最低保,医疗跟得上,比市民的生活还舒适。

 

  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集中,带来丰富人力资源的同时,产业发展也随之走出困境。农民变身产业工人,80%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农民、就地富裕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设想初步得以实现。近期,祥和社区二期规划设计了600套带电梯六层住宅。消息刚发布,群众争先恐后,两天报了400多户,3天内全部报满。

 

  新典型异军突起,老典型枝繁叶茂。京华社区310层以上高楼竣工,新亚社区容纳500余户、2000多人社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遍布乡村,到处呈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美景。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千难万难,思想一通都不难。持续的探索启示我们:加快产业发展,才是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不竭动力。两次建设模式的转变提升再一次提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牺牲农业和粮食,绝不能牺牲生态和环境。

 

  土地是财富之基、发展之本。产业发展需要土地,社区建设需要土地,新乡县只有区区382平方公里,支撑发展的土地从何而来?人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集聚整合效应,腾出了工业发展的空间;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大幅提升。着眼于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我们在社区周边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城区生态水系,打造红色旅游线,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两度转变,两度提升,新乡县找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群众拥护、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发展路子。

 

  生命力来自结合点——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打造国内第四大家电产业生产基地,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依托过滤产业申报中国过滤之乡,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点。

 

  生命力来自增长点——通过人口聚集,土地流转,为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矮败小麦育种基地等项目腾出空间,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命力来自创新点——以人为本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如何提升?政治权利如何保障?社区管理模式如何创新?如何让群众生活更幸福?一系列的考问让我们把创新的目光投向更远大的空间。

 

  生命力来自突破点——新型农村社区起步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得益于领导方式的转变,谋求新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条科学规律。腾出宅基地在更大范围内流转、拍卖?房屋产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许多新的思考不断在我们思想深处撞击出新的火花。

 

  务实发展、遵循规律、满足期盼、持续创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35万务实重干的新乡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正在启动新的探索,迎接新的变化,创造新的经验,实现新的发展,朝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系中共新乡县委书记  编辑 龚砚庆)

版权所有: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 拒绝翻版 盗版必究

联系邮箱:zzhw0371@163.com 邮编:450007

豫ICP备17027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