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工作 >>详细内容

为郑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日期:2021-12-28 点击次数:1048 来源:郑州日报

一件银器,历经怎样的塑造和敲打,才能既有传统的味道又不失时尚?特高压带电作业,如何保证安全合理?无人驾驶客车,怎样可以更安全更便捷……在车间、在工厂、在厨房、在实验室,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把追求卓越精神融入每个行业,把高质量展现在每一个企业,勇于创新,心怀鲲鹏之志建设美好郑州。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郑州不断以技能培训塑造高技能人才,以人才为翼助力郑州高质量发展。

 

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

 

登上铁塔,带电作业,置身强电场,高压线触手可及。这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员工陶留海的日常工作场景。

 

眼前这位看似平凡的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蓝领”,在20216月全国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这是国网河南电力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也是本届唯一一位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的高技能人才,还是本届唯一一位来自河南省的高技能人才。

 

在陶留海背后,则是一个因为技能的不断精进,而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的故事。

 

技校毕业后,陶留海扎到了技能钻研中。“靠的就是学习,一方面向老师傅们学习,一方面向书本学习。白天干活时带着小本子,不懂的地方全都抽空记下来,晚上再通过学习把它们弄明白。”陶留海说。

 

参加工作后的头十年,晚上12点半之前,陶留海基本没回过家,都在单位学习。2008年,他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生产技能专家,且是最年轻的一位。那一年,他才30岁。2014年,他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选拔考试,成为当年国网河南电力唯一一个输电检修专业的领军,也是国网河南电力唯一一个具备技术技能双专家称号的员工。201612月,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完成了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一名国内输电运维和带电作业专家的蜕变。

 

2021年,他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这可是被誉为“工人院士”之称的“蓝领之光”。

 

从小学徒到工艺美术大师

 

在新密市来集镇苏寨村梦祥纯银有限公司门口,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刻着几个字:为中国纯银制品享誉世界孜孜以求。

 

这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金银工艺非遗传承人李杰石的梦想,也是梦祥银数以千计的银饰工程师的梦想。

 

1988年,刚刚步入社会的李杰石干过搬运工,也去饭店当过服务员。1989年,他开始拜访全国名师学习中国传统银饰加工技艺,一下子,扎到“银饰”的世界里,一干就是32年。1996年,他创立了新密石磊工艺品厂,1999年更名为新密市银梦祥工艺饰品厂。2002年梦祥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正式启用,2005年注册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现如今,梦祥银在中国大陆的经销商突破4000余家,遍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在李杰石看来,他取得的一切成绩都要归功于“技能”:只有技能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只有技能提高了,工人在公司才有地位和发展空间;只有技能提高了,才能带着中国的纯银制品享誉世界。

 

不仅仅自己钻研,李杰石也非常注重员工的技能提升。过去两年,梦祥公司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实施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进贵金属制作、景泰蓝制作等公众专业化进程。参与培训项目的156名企业职工在考取等级资格证之后,不仅从技能方向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薪酬幅度也较之培训前提升15%。如今,梦祥公司员工持证率从2020年的车间平均不足2%,提升至车间平均25%

 

高技能人才为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不仅仅是陶留海、李杰石,在郑州,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估算郑州市辖区内取得技能类证书的技能人才约18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5万人。

 

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在全市掀起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热潮。市人社部门采取了系列措施,印发系列文件,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力争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郑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吴勇 李杵柯

版权所有: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 拒绝翻版 盗版必究

联系邮箱:zzhw0371@163.com 邮编:450007

豫ICP备17027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