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验交流 >>详细内容

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举办理论研讨会为首都建言献策
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日期:2020-01-21 点击次数:1148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针对基层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如何贯彻落实成为组织部门当前的重要课题。

近日,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举办“深化党建引领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剖析基层社会治理的“北京经验”,探讨党建引领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遵循、实践探索和方法路径。

党建引领,在赋权、下沉、增效上下功夫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然而,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还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横向部门合力不足,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基层力量不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群众家门口的事情解决不及时,群众不满意。

作为超大型城市,2018年,北京市在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试点推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核心要义就是强化街道(乡镇)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功能,将各类城市管理力量在街乡下沉,推动基层治理力量聚合,确保基层一线、群众身边的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这有效破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会长杜德印认为, 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管理体制,科层分明、条块分割、头重脚轻,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吹哨报到”改革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紧紧围绕赋权、下沉、增效,初步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精细化治理找到了突破口。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认为,北京市在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中,建构了国家政权和基层政权有机融合的界面型基层政权体系,既发挥国家政权和基层政权各自的作用,又使得这两种政权以一种整体方式呈现,“北京对于可以由街道来完成的事务,通过赋权、下沉和增效来实现,并且以街道大部制改革为基础,建立界面型职责体系以及包容多样性权责清单。”

“吹哨报到”改革的基础上,2019年,北京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蔡明月介绍,20191月至11月,12345诉求解决率从53.09%上升到67.49%,满意率从64.61%上升到82.04%120余万件诉求得到解决,450余万人次对党委政府的工作点赞。

全国治理“一盘棋”,首都治理处于“棋眼”和“帅位”的位置。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认为,首都必须探索出城市治理的成功样板,这个样板要简洁、高效、管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就是这样,一条热线听民意,一张单子管到底,一张卷子做考评,一套机制保提升,一项改革促效能。‘五个一’体现了北京市首都治理的工作模式。”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李景田认为,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北京市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了干部往基层走、财物往基层投、业绩在基层创的良好氛围,不仅有效提高了北京市基层治理水平,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

当前,“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改革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还不够清晰,基层治理中还存在的统筹意识不强、资源整合不足、方式方法欠缺等问题,这也提示着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当前,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不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必须是在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共同治理。”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表示,构建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迫切需要健全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政策,加强对多元主体的团结凝聚,搭建开放包容的互动平台,最大限度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核心在党委、责任在政府、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主力是群众。杜德印表示,党组织在“到位不越位,有为不乱为”的情况下,积极搭建互动平台和载体,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系,让多元主体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各尽其力,画好“同心圆”。

精治、共治、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棋眼”。杜德印建议,下一步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在“精治”上做更多的探索:加强党组织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科学确定城乡社区的人口规模和幅员面积,完善精细化治理的长远布局;做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及时反映、协调和解决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更好地提供精细化服务等。

祝灵君认为,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抓党的建设工作应该与社区治理相适应,不断调整工作方式与途径:一是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二是与社会组织发展相融合;三是与社区功能形态相匹配;四是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五是与业态变化相适应。

打造一支高素质、治理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

“吹哨报到”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北京在全市推行“街巷长”“小巷管家”制度。截至2019年底,全市1.6万名街巷长、3.6万名小巷管家在首都的大街小巷发挥积极作用,细针密线扮靓“责任田”。“接诉即办”工作实施以来,更多的党员干部直奔问题一线、走到群众身边,拉近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一个基层单位的治理水平,与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张革表示,要树立注重基层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把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锤炼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注重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中识别、考察干部,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针对区内有些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作风、能力上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现象,大兴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艾丽表示,要在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下一步将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方面拓宽选人视野,推进镇街、区直部门干部条块交流,积极打通国企、学校、医院等领域干部交流渠道,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型干部。针对干部在现代化治理方面的知识空白、能力弱项,采取高校合作、异地教学等方式开展“菜单式”精准培训,拓宽干部思维眼界。

首都治理对全国治理具有辐射性和样板性。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小东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好智库平台的优势,整合汇聚专家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提升研究质量,进一步研究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形成党建引领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助推首都治理能力提升。

版权所有: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 拒绝翻版 盗版必究

联系邮箱:zzhw0371@163.com 邮编:450007

豫ICP备17027241号-1